焦点
【大势研判】 2025: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2024-12-20 09:47  浏览:746

郑磊

2025年是冲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收尾之年,也是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加力之年。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强调2025年的发展基调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经济增长是社会的稳定器。2025年,中国经济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重点是激发国内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活力,发挥其解决就业、引导投资和拉动消费的作用。通过适度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提升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抵消国际贸易各种壁垒带来的负面冲击。

对比2022—2024年,2025年的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会增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不仅用于化解债务,而且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力度,为地方政府和企业、个人提供了更大的腾挪空间,地方经济活力将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在投资端,政府和国企投资依然强劲;在民营企业方面,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的颁布落实、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打通国内大市场堵点等举措,民营企业的信心会提升,这将激发其投资动力。

2025年,在消费端,“两新”(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各项举措有望不断加力。建议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重点大幅提升农民、城镇底层居民和困难群体的养老金、退休金、医疗补贴等,为国内消费注入更多动能。

进出口方面,尽管2025年可能面临贸易关税方面更大的冲击,但是跨境电商正在成为新生力量,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将继续扩大规模。通过适当增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可以提升中国商品出口竞争力。另外,应积极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突破产地限制和围堵,增加海外经营收入。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标志性改革举措”可能是2025年“压轴”亮点。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关键在于如何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提高政策整体效能。除了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贸易、环保监管等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配合,可能还需要将宣传、政法和安全部门纳入到政策一致性评估之中。无论是具体的政策措施还是各部门的公开表态,都应该坚持统一的政策导向。

展望2025年,通过加大改革开放解决阻碍经济增长的问题,是应对外部压力和释放内部活力的重要途径。出口压力增大对GDP减速的影响,必须通过增大投资、拉动消费去弥补。近几年的促消费政策的效果与愿景尚有差距,有改进空间。务必提高企业投资对宏观经济的贡献度,这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区域战略实施力度,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已形成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湾区经济是亮点,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已经在中部、西部初步形成了一些经济带和都市圈,仍需打造带动作用更强的中心城市,加强其向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

东北、西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欠发达地区较为集中,内生动力不足。2025年开始,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因“一带一路”建设加快而具有一定的地缘优势,特别是边疆地区,如新疆、内蒙古和东北三省,分别与中亚、西南亚地区和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在基础设施和特色行业集聚方面会有更多机会,这些地区的发展速度有望加快。

从行业维度看,一方面,硬科技和软科技仍是2025年的发展重点。具体包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积极运用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另一方面,服务业对促进消费的作用日渐明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这些方面无疑会成为2025年投资重点关注领域。绿色经济仍将继续扩大和深化,减灾防灾得到重视。中央提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这对新能源行业企业会有一些影响。涅槃才能重生,这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郭健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