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前三季度盈利超5亿!中航集团为何准备“清仓”中银三星人寿
2024-12-23 18:58  浏览:391

与中银三星人寿携手走过近20年,如今却要“分手”,作为创始股东,中航集团近期拟转让所持有的中银三星人寿全部24%股权。

中银三星人寿原名中航三星人寿,中航集团、三星生命为两大创始股东,2005年成立开始连续亏损10年,2015年中国银行(601988.SH)加入,两年后公司便开始盈利,近两年中银三星人寿业绩起伏较大,整体有所好转。

中航集团选择在此时退出是何原因?与2023年国资委出台的“退金令”有多大关系?

今年险企股权转让、拍卖情况不少,但成交的却不多,险企股权转让为什么那么难?

1

中航集团欲清仓退出,

中银三星人寿20年间股权更迭

12月16日,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航集团”)于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中银三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简称“中银三星人寿”)24%股权,转让底价为18.15亿元,要求一次性支付价款,保证金为5.44亿元。

来源:北京产权交易所

在此之前,10月29日,中航集团就曾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中银三星人寿股权,不过那时并未披露转让价格。

作为中银三星人寿的原始股东,中航集团与其携手走过近20年,如今为何要清仓离场?

中银三星人寿的前身是中航三星人寿,2004年12月,原保监会批准中航集团与韩国三星生命保险株式会社(简称“三星生命”)在北京设立合资寿险公司的筹备申请,2005年8月,中航三星人寿正式成立,两大股东出资比例各占50%

彼时保险业还是一片蓝海。

10年之后,中航三星人寿迎来了重大股权变更。2015年8月20日,中国银行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银保险通过增资方式以12.75亿元收购了中航三星人寿51%股权,成为控股股东,三星生命、中航集团分别持有25%、24%股权。

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8亿元增至16.67亿元,中航三星人寿更名为中银三星人寿。

在此之前,中国银行是唯一一家没有内地寿险牌照的国有银行。过去几年中国银行一直在寻觅机会,2010年曾计划入驻恒安标准人寿,双方已经谈到了总部搬迁、高管任命等事项,但后来因细节分歧问题告吹;后来又传出中行拟收购中法人寿、国泰人寿,但最终选择了中航三星人寿。

图源:罐头图库

根据此前中航三星人寿制度,公司管理层由中航集团派驻董事长,由三星生命派驻总经理负责经营,但每两年要换任,总经理更替较为频繁。

成为银行系险企后,银行持股比例最高,决策权也更高,中银三星人寿的董事长、总经理都要由中国银行来敲定。最终,中国银行的元老级人物杨勃担任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职位

两年之后,中银三星人寿再次迎来股权变更。2017年8月,中银保险将其持有的51%股权转让给中银投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银投资”)。由于是中国银行内部调整,本次股权变更未给公司经营带来太大影响。后来中银三星人寿股权一直未变。

此后中银三星人寿经历了两轮增资。2020年9月,中银三星人寿公告称,收到原银保监会关于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批复,由16.67亿元增至24.67亿元,各股东出资比例不变。

2022年3月,中银三星人寿再次发布增资计划,由24.67亿元增至48.67亿元,增加的24亿元由三家股东按持股比例提供,中银投资出资12.24亿元,三星生命出资6亿元,中航集团出资5.76亿元。

至今中银三星人寿保险的注册资本仍为24.67亿元,可见增资计划并未获得监管批准。

2

高管变动频繁,

业绩跌宕起伏中好转

近来中银三星人寿的高管变动较为频繁。

今年9月,中银三星人寿迎来新任总经理邱智坤,打破了2022年3月崔大杰辞任之后总经理一职长达17个月的空缺僵局。11月,刘慧军获批成为中银三星人寿副总经理。两人均为中国银行体系的老员工,任职时间都在30年左右,都有在中银集团保险任职的经历。

在副总经理方面此前也发生人事变动,今年6月,来自中航集团的王云峰出任中银三星人寿副总经理,接替离任的陈伟,后者来自中国银行系统。

目前中银三星人寿9名董事中有2名来自中航集团,分别为董事、副董事长沈洁,董事、副总经理王云峰。中航集团退出之后,随着股东更迭、新资本进入,必然带来公司新一轮的人事调整。

图源:罐头图库

在成立初期,受制于分支机构及资本较少,中航三星人寿保费增长较慢,且连续十年亏损,2015年亏损达到1.36亿元。背靠大树好乘凉,中国银行入驻之后,中银三星人寿借助中国银行庞大的业务规模、网点布局及丰富的业务资源实现业务快速发展。

中国银行加入的两年后,中银三星人寿实现扭亏为盈,2017年净利润为0.19亿元,为公司成立以来首年盈利。

随后业绩持续增长,并在2021年达到了巅峰,保费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净利润达到1.34亿元,实现同比翻倍增长。

然而2022年中银三星人寿遭遇了业绩滑铁卢,虽然保险业务收入173.26亿元,同比增长超2成,但净利润几乎腰斩,只有777万元。中银三星人寿解释为“行业负增长的大环境”。

2023年以来业绩在跌宕起伏中好转,在前三个季度亏损的情况下,四季度逆势翻盘,全年净利润0.77亿元。

2024年中银三星人寿总资产突破千亿元,根据公开信息披露显示,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为1141.37亿元,前三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48.82亿元,净利润5.46亿元,创下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或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

在偿付能力方面,中银三星人寿在业内处于较高水平。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89.66%、263.7%,较年初分别增加42.1个百分点、70.9个百分点。

今年中银三星人寿的业绩表现好转,很大程度上是受资本市场回暖推动。但和银行系险企相比,中银三星人寿的规模偏小,在四大行险企中规模最小。2023年工银安盛人寿、建信人寿、农银人寿保费收入分别为404.95亿元、397.13亿元、301.64亿元,中银三星人寿保费收入为248.68亿元。在10家内资银行系险企中,2023年中银三星人寿的保费收入排在第7位。

3

“退金令”发威,

险企股权为何不好卖?

今年以来,不少央国企着手转让保险公司股权。中航集团持有中银三星人寿股权近20年时间,此时选择清仓退出,或与央国企“退金令”有较大关系。

2023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国有企业参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是要求国有企业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严控非主业投资

二是除战略性持有或培育期的参股股权外,国有企业应当退出5年以上未分红、长期亏损、非持续经营的低效无效参股股权,退出与国有企业职责定位严重不符且不具备竞争优势、风险较大、经营情况难以掌握的参股投资。

总结来说就是,国有企业要突出主业,退出经营不佳或投资收益不佳的金融机构。

图源:罐头图库

金融行业资深人士李润铧表示,“退金令”是国家在金融监管方面一脉相承的重要举措,核心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与实体经济风险交叉传染。这一举措有助于引导央国企更好地聚焦主业,推动新质生产力,服务实体经济,真正实现我们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险企股权挂牌的多,成交的少,股权流拍事件频频发生。今年永诚财险、国任保险、中煤财险、民生保险等险企股东都曾挂牌转让股权或拍卖股权,但都在等待合适的接盘方。

“这一现象并不奇怪。一方面,险企进入门槛较高,股东需要满足多方面的监管规定;另一方面,险企股权被集中性出售,供给压力增大,同时,部分险企经营不善导致财务状况不佳,尤其是依靠央企股东背书、自身经营对央企依赖较大的险企,‘退金令’可能会加剧其经营压力。”李润铧说。

对于当前保险公司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李润铧表示,当前经济转型期保险行业发展面临一定挑战,部分险企业绩出现大变脸的情况,企业在战略决策、公司治理、内控文化等多方面存在欠缺。寿险企业具备其他金融机构不具备的长期资金优势,这是跨越周期的底气,机遇仍然很大。保险公司应遵循行业经营逻辑,立足市场变化,真正秉承长期主义。同时,保持战略定力,做好战术调整,并且练好内功,稳定核心团队,努力打造自身的长期差异化优势。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