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车越臭,滴滴越赚?
2024-12-26 14:55  浏览:953

近日,滴滴出行就“臭车事件”发文道歉。

“我们非常抱歉和惭愧,没能为大家提供一个相对清新的出行环境。滴滴正开展异味车治理专项,通过上线拉黑异味车功能、对车内空气差评率较高的司机暂停服务培训学习、对司机服务开展正向激励考核等方法,争取改善大家的用车体验。”

这看上去是个立竿见影的办法,但很多网约车司机表示,车辆异味重本就因为没时间清洁,如今又进行气味考核,甚至还有可能被拉黑,无疑是让他们微薄的收入雪上加霜。

“臭车”呈指数级增长,追本溯源,其背后反映的是客单收入的减少,让网约车司机被迫延长出车时间,以增加单量。

据《广州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市场运行管理监测信息月报》显示,从2023年9月至2024年5月,广州报备网约车数量从9.74万辆增至12.12万辆,注册驾驶员从12.91万增至13.85万。

大量的司机涌入,是因为蛋糕大了吗?非也,数据显示,同期日均订单量从14.21单下降至12.22单,日均营收也从343.34元降至311.63元。

僧多粥少之下,四成网约车司机一个月平均休息仅3-4天,近一半的网约车司机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这样车子不臭都难。

这边厢吃喝睡抽都在车里解决,那边厢却赚翻天。

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滴滴的核心平台总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09亿元,同比增长13.1%,交易量达到41.18亿单,同比增长15.1%。其中,中国出行的日均单量为3460万单,创历史新高。

上一年同期还在亏损的滴滴,今年直接扭亏为盈,Q3运营利润为9.14亿元。

赚得盆满钵满,和一直增加的网约车抽成比例有关。第三季度,滴滴的抽成比例达到了20.6%,和前两季度的18.1%和19.7%相比持续走高。

有人说平台“店大欺客”,这里欺的不仅仅是披星戴月的司机师傅们,作为乘客的我们也不一定能逃得掉。

不久之前,12缸曾接到网约车乘客哭诉,他搭乘T3出行经营的网约车时发生交通事故,他与司机均重伤二级。经调查,事发车辆共计行车8.16小时,网约车司机已经达到了疲劳驾驶的标准。

事故发生后,平台方面则以事故原因未能查清为由,认为事故责任方并非T3出行平台。两年过去了,他至今未能获得相应赔偿。虽然个例参考价值不高,但也是事实的一部分。

臭车上热搜,矛盾看上去是乘客和司机双方,但其实平台的责任很大。

如果非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大胆又简单粗暴的方法。第一,网约车平台让利,减少抽成。平均一单超过20%的抽成是有点高的。

第二,若不减少抽成,可以选择为自己平台的网约车,在固定点(自营或合作方式)定期免费清洗内饰。清洗后,有司机被投诉异味,免费变成有偿。

不难想到,滴滴这次开启的简单整治,到头来司机的收入下降,评审多加一条规定和克扣的选项,但问题是造成这个原因的是平台规则,而不是司机。

赚钱就靠乘客和司机,有事了就将矛盾转移回去,这不就是欺负老实人吗?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