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交通互联互通:携手共筑繁荣发展的坚实桥梁
2024-12-27 10:21  浏览:322

中国有句古话,要致富,先修路。没有可持续的交通,就没有可持续的发展。没有可持续的互联互通,就没有可持续的繁荣稳定。习近平主席曾在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各国只有开放包容、互联互通,才能相互助力、互利共赢。”

去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多年来,中国坚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积极深化与周边各国的务实合作,取得四点显著成果。

一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合作机制。中国同大多数已定界邻国签署了涵盖边界管理、口岸开放、跨境运输、跨界设施建设等涉边合作协议,建立了以陆地边界联委会为主渠道的多部门、多层级跨境涉边合作机制。中国交通部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加紧商签国际道路运输和跨境设施建设协定,进一步规范便利双方跨境司乘人员通行,共建紧密联系的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此外,移民部门与俄、蒙、哈等11个陆地邻国移民管理部门建立了口岸边境三级代表联系机制,及时互通口岸通关和突发异常情况处置等信息,强化执法合作,共同保障人员、货物高效顺畅通关。

二是进一步优化了口岸布局。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不断优化陆路边境口岸规划布局,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共同努力下,中老铁路开通运营,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桥实现通车,中哈霍尔果斯、阿拉山口,中俄满洲里,中蒙二连浩特,中老磨憨等多个铁路口岸过货量屡创历史新高。此外,中哈塔城铁路,中蒙甘其毛都、策克口岸跨境铁路,中吉乌铁路等多个方向新的跨境运输通道前期规划或建设加紧推进,互联互通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三是合作模式进一步丰富。中国致力于加快口岸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大力推进智慧口岸建设。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1个地区56个口岸开展智慧口岸试点建设。在建设以口岸设施设备智能化、运行管理数字化、协同监管精准化和区域合作机制化等为主要特征的国际一流现代化口岸的同时,中国还积极推广有益经验,帮助邻国开展智慧口岸建设。中国深度参与中越友谊关—友谊智慧口岸建设,打造边境陆路智慧口岸通关样板。中蒙在甘其毛都、策克等口岸探索实施无人驾驶运输、空中轨道运输等新模式,进一步提升了通关效能。此外,中国与多个国家跨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等建设有序推进,进一步促进了口岸经济的发展,打造了区域合作新模式。

四是跨境运输总体通畅。自2011年首次开行以来,中欧班列连点成线、织线成网,有力保障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截至今年11月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累计发送旅客超4300万人次,有力促进了沿线各类产业扩能升级和国际经贸往来。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各国利益深度融合,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与此同时,全球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长期累积,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只有各国对接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为做好区域间可持续互联互通,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加强制度保障。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是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中国面对世界、面向未来的庄严承诺。中国邻国多,与14个国家陆地接壤,陆地边界长达22000多公里。中国愿同有关邻国用好国界管理制度协定和涉边对话机制,切实维护边界线清晰稳定和边境地区和平安宁,为互联互通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口岸是各国间加强互联互通的关键枢纽和重要节点。做好口岸建设对推进可持续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新的跨境通道建设,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完善现有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口岸通行能力,切实打通口岸通关中的堵点和难点,携手打造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为人员和货物往来打造更加顺畅的通关环境。

三是稳步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虽然各国在国情、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别,但也有很多联系点和相通之处,可以做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各国可以抓住机遇、求同存异,建立顺畅的交流、沟通、磋商渠道和机制,共同寻找合作中的最大公约数,实现共赢。

四是创新合作模式。总体看,各国口岸地区的经济模式仍多停留在贸易通道阶段,亟需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水平。要以重点边境口岸为依托,积极研究推动边境地区跨境经济合作新模式,加强合作平台建设,集中在产业对接上做文章,做好顶层设计,打造出适应各国发展需求的合作模式,将边境口岸培养成为带动当地持续发展的引擎,同时也为各国的互联互通扮演好“加油站”和“服务区”的角色。

交通者,交融文明,通达天下。只要各国携手努力,共筑交通互联的坚实桥梁,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合作将不断走深走实。(陆阳)

(责任编辑:张晓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