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中欧基金多位明星基金经理观点亮相,葛兰、周蔚文等如何看待后市?
2025-03-30 17:21  浏览:309

回顾2024年,中国资本市场在结构性复苏中稳步前行。A股市场在经历深度调整后迎来超跌反弹,市场结构呈现显著的哑铃型配置特征,低风险偏好资金与成长型资金形成双轮驱动格局。

展望2025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市场风格可能面临新的变化,哪些板块将成为投资焦点备受关注。财联社记者在梳理近期披露的公募基金年报后发现,中欧基金旗下多名知名基金经理如葛兰、周蔚文、蓝小康等,其最新观点为市场展望提供参考。对于近期市场关注重点如人工智能,旗下聚焦于AI投资的基金经理也给出了相应观点分享。

葛兰:持续聚焦创新驱动、OTC、消费医疗等领域

2024年,医药生物行业整体呈现宽幅震荡调整的趋势。中欧基金基金经理葛兰在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年报中写道,“年初地缘政治与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剧行业调整,同时零售药店、中药等子行业因政策试点调整幅度较大;三季度市场情绪随国内经济政策密集出台显著改善,医药指数大幅反弹,领先沪深300指数,医疗服务、化学制药等子领域领涨;后续医药行业仍缺乏主线逻辑,指数出现回调。”

政策层面,葛兰总结道,2024年国内医药政策框架总体稳定,以“高创新性”、“高临床价值”、“高性价比”为导向的产业支持方向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基于长期价值投资的思路,同时结合企业的盈利周期、历史估值水平、经营趋势等,葛兰表示会持续聚焦创新驱动、OTC、消费医疗等领域。以创新药械及其产业链为核心布局主线,政策端国家持续支持、海外进入降息周期且投融资回暖、国内企业研发能力提升使得相关公司仍有着较大的成长空间。

对于消费医疗与OTC板块,葛兰表示其长期受益于居民健康消费升级与品牌壁垒,重点关注产品线丰富、渠道管理高效的龙头企业。在医疗器械设备领域,尽管2024年受设备置换政策影响招标延后等影响面临短期的压力,但需求相对刚性,影像、内镜等高端设备采购逐步呈现修复趋势,具备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势的企业值得关注。

此外,国际化能力逐步成为筛选标的的重要维度。“2024年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显著增加,ADC、多抗、小分子等领域涌现预付款超5亿美元的重磅合作,NewCo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医疗器械企业通过创新设备与诊断产品逐步切入高价值链国际市场,有望拉动公司中长期成长。”葛兰在年报中写道。

周蔚文:投资决策出发点可基于产业趋势、中长期价值低估,或结合两者

复盘2024年,周蔚文基于对未来一两年产业趋势向好的预期,年初布局了多个行业,包括养殖、化工、船舶、电子、通讯、有色和工程机械等。此外,还更早布局了旅游、航空、海运等预期景气度将继续好转的行业,以及部分具有长期价值的大消费类和电池新能源个股。与此同时,周蔚文还增加了化工、机械等行业的配置。在他看来,这些行业景气度趋势处于低位区间,未来两三年有望持续好转,且头部优质企业具备长期价值。

下半年,周蔚文继续增加了在人形机器人、电子、通讯、游戏等受益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行业的配置。同时,为规避美国新政府加征关税的风险,降低了出口产业的投资比例。

周蔚文在中欧新蓝筹的年报中表示,投资决策的出发点可以基于产业趋势、中长期价值低估,或者两者的结合,从而形成三种不同的投资情形:

第一种投资情形是,在左侧成功捕捉到产业趋势的低位区间,行业头部优质企业的中长期价值往往处于低估状态。它同时满足产业趋势低位区间和中长期价值低估双重条件,这是他最有信心且敢于重仓持有的情形。但由于对未来的预测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所以不会只投资于一两个行业。因此,在难以找到足够多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个股时,周蔚文表示会进行综合考量。

第二种投资情形是产业趋势机会为主,周蔚文表示,会考虑未来产业趋势好转的确定程度以及自己对产业的理解是否领先市场来全市场比较,并根据行业中重点公司长期价值偏离程度来决定是否投资该个股及投资比例。

第三种投资情形是中长期价值低估机会为主,会根据中长期价值低估幅度以及行业景气度稳定程度来全市场比较并确定投资比例。与此同时,周蔚文也做了提醒,以上三种情形下,具体投资比例还要考虑个股流动性。

蓝小康:中国要努力构建新型的国际秩序和国内秩序

蓝小康在年报中重点阐述了他对宏观经济的思考。他借鉴桥水创始人、经济学家达里奥的框架表示:中国要努力构建新型的国际秩序和国内秩序。国内秩序,即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为更好的分配结构才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更有利于经济循环和总蛋糕的做大;新型国际秩序,即在未来的多极化世界中,努力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导性,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附加值。

回望2024年以来,中国六代机一飞冲天,DeepSeek横空出世,资本市场的投资者逐渐从过去三年的低迷中恢复信心和风险偏好,开始对未来产生更多期待。。

蓝小康认为,本轮宏观经济的动能由中央政府启动,目标指向解决地方政府债务、居民财富、房地产新循环问题,过去居民财富增长主要由房市和股市来支撑,这对于拉动就业、稳定消费预期都非常重要,是本轮经济中变革最大的部分。展望未来,中长期来讲,新质生产力、消费是成长方向。

具体到行业,蓝小康表示仍配置于非银、银行、房地产、一带一路(工程机械、重卡)、化债(建筑建材)、有色(贵金属)、原油、餐饮旅游等,对于2024年四季度报告中看好的计算机、消费电子则回归中性。

冯炉丹:AI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仍将是模型智能水平的进步

对于近期大热的人工智能,中欧基金聚焦AI投资的冯炉丹在年报中指出,“2024年,人工智能行业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逐渐从AI基础设施转向AI新硬件和AI应用。这一转变标志着AI技术正逐步走出实验室,迈向更广泛的商业化场景。”同时,国产AI的发展也是一条重要的关注主线。令人鼓舞的是,国产基座模型的能力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而在应用侧,平台型公司率先发力,展现出强大的创新潜力。

冯炉丹在年报中写道,“一季度完成组合构建后,持续践行高仓位策略,组合配置聚焦于人工智能产业演进的核心价值环节。初始持仓重点布局两大战略方向:一是支撑大模型训练需求的算力基础设施领域,二是具备爆发式增长潜力的消费端AI应用及智能机器人赛道。随着产业趋势逐步明晰,及时对组合结构实施动态优化,降低了训练端AI基础设施的配置比例,转而加大对国产AI产业链的布局,并重点增配了端侧AI、智能机器人以及智能驾驶等硬件环节,这些领域被认为是AI技术商业化落地的重要方向。”

对于人工智能行业的未来发展,冯炉丹认为其核心驱动力仍将是模型智能水平的进步。Scaling Law作为推动大模型快速发展的首要力量,过去如此,未来亦然。无论是预训练还是后训练路径,都在共同提升智能化水平,阶段性会侧重于投入产出比更高的方向。然而,人工智能能力的上限目前尚无明确答案,也未见天花板。她重点关注以下三个突破方向:(1)3D生成与世界模型构建物理空间认知能力;(2)模型训练完成后的持续学习机制;(3)原生多模态架构实现跨维度信息融合。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