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聚焦“两会”|“警惕考研‘高考化’趋势”冲上热搜,大学生就业相关提案引热议
2023-03-07 16:38  浏览:115

蓝鲸教育3月7日讯,2023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出了很多扶持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其中,如警惕考研“高考化”、对大学生进行数字技能培训等提案建议备受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梅兵:警惕考研“高考化”趋势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在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表示,代表国家最高教育水平的研究生教育,要警惕考研的“高考化”趋势,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体制机制改革,让研究生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

随后,“警惕考研‘高考化’趋势”的话题冲上热搜。梅兵在采访中表示,对冲上热搜深感意外,大学生就业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短期来看,大学生要摆正心态,高校也可以利用直播等新媒体手段为学生“站台”,长远来说,高校和大学生都应该从一入校就为就业筹谋。

全国人大代表姚劲波:建议出台鼓励企业扩大招聘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

聚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提到,在就业工作方面除了进一步稳企拓岗、强化公共招聘服务以外,更需消灭就业供需端信息差,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辟新就业群体形态发展的绿色通道,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姚劲波建议,在2022年社保“缓返补”政策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出台鼓励企业扩大招聘高校毕业生的相关政策。对于吸纳应届大学生的企业根据招聘人数,实施前半年免、后半年减半缴纳社保的政策,应届大学生社保的差额部分视同缴纳。同时,通过免税、减费、增贷、专利、补贴等方式,鼓励和扶持数字经济、网络直播等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新兴行业、企业,激发就业市场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刘林:建议对大学生进行2至3个月数字技能培训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城市学院党委书记、校长刘林提到,2023年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1158万人,比2022年增加80余万,创历史新高。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发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也给广大毕业生及家人带来了一定的焦虑。当前矛盾主要集中在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需求不足和供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接精准度不够。随着疫情全面转段和经济不断调整复苏,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需求也在回升中,求职、招聘活跃度也在不断增加,但综合分析来看,全面复苏可能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对此,刘林建议一是进一步扩大高校访企拓岗行动,动员高校一线专业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到行动中来;二是在满足研究生人才培养条件的前提下,选择一批优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优势专业特色专业方面开展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试点,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三是动员有实力的战略新兴行业企业为大学生提供为期2至3个月数字技能培训和实习机会,由人保部门利用失业保险基金提供培训补贴;四是对以灵活就业形式在新业态中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强职业安全保障和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逐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建议鼓励民企吸收高校毕业生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提到,2022年国家人社部等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提出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可以享受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等优惠补贴。目前已出台的补贴政策主要针对中小微或者中小型企业,大型民营企业没有列入补贴范围。但如今,要吸纳千万人体量的毕业生,需要调动所有民营企业参与。

朱鼎健建议,由国家有关部委出台统一的指导意见,扩大享受补贴政策的企业适用范围,各省及市参照执行,对招用高校应届毕业生的企业直接进行财政补贴,企业不分体量和规模大小,均可申请,并延长补贴年限。政府还可以予以定额补助,鼓励广大企业设立“毕业生稳岗补助基金”,从税收和贷款方面,给予持续稳定吸纳高校毕业生、长期稳定使用大学生人力资源的企业一定的优惠。

全国政协委员吴碧霞:建议简化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吴碧霞建议,进一步加大简化优化力度,并在就业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层面进行革新,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科学化、时代化的转型发展。

吴碧霞提出,要深入研究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要求,切实为学生和学校减负。改革现有就业工作评价机制,有关部门在对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进行考核的同时,更加注重跟踪学生中长期发展,并委托第三方进行综合评估,建立科学专业的新型评价考核机制,促进我国人才培养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积极探索与国家现行就业统计工作有效衔接、专业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模式,从国家层面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由统计部门负责,稳妥接轨国家就业统计工作,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工作体系。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