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忙于造车的雷军“后院失火”:小米手机业务出货量与收入下滑,与华为打响专利战
2023-03-08 08:38  浏览:466

近日,雷军再次披露了小米汽车的状况,称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最近已经顺利完成冬季测试,预计明年上半年量产。而将大部分时间留给了造车的雷军可谓“后院失火”。

在小米的手机业务端,一边高喊着对标苹果,另一边又和华为打起了专利战。

小米手机自宣布进军高端市场以来便风波不断,先是小米11系列手机面临大量投诉,随后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严冬中,小米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和收入出现明显下滑。

小米联合创始团队仅剩雷军一人奋斗在业务一线,忙于造车的雷军能否靠卢伟冰重整手机业务旗鼓?

华为专利项数为小米近4倍,后者曾面临多起侵权纠纷

中国知识产权报第02版刊发《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受理公告》显示,华为提出共四项专利被小米侵权,名称分别为“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载波聚合时反馈ACK/NACK信息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一种获取全景图像的方法及终端”“一种锁屏方法及移动终端”。

此案立案时间为2023年1月17日,从涉及的专利内容来看,上述专利可能涉及4G/LTE技术、照相和解锁等技术。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华为诉小米的案件中做出的裁决“力度”,也成为外界关注重点。

事实上,小米不只与华为存在专利纠纷,还曾与酷派和爱立信在专利上激烈交战多年。

小米知识产权白皮书披露,2014年7月小米手机进军印度市场,仅5个月后,便遭遇爱立信的专利诉讼。这一战一打就是五年,双方最终于2019年9月底达成和解,结束争端。

小米方面表示,与爱立信之间的专利战是小米拓展海外市场的“专利成长礼”,也是知识产权保障小米全球业务自由运营的关键体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小米与爱立信的专利纠纷还未结束时,2018年1月,酷派集团发布自愿公告提起的六项法律诉讼称,其附属公司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原告,以下简称“深圳宇龙”)就与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通天达通讯电子有限公司以及小米之家商业有限公司深圳第一分公司(合称被告)之间的发明专利权纠纷,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民事起诉状,原告诉称被告生产、许诺销售、销售侵权产品等行为侵害原告三项发明专利权:名称为“移动通信终端的协同方法及其界面系统”的发明专利权;名称为“终端和应用程序的新事件的处理方法”的发明专利权;及名称为“终端和应用图标的管理方法”的发明专利权,给原告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这一战也是长达约三年之久,2020年11月,酷派集团连同其附属公司深圳宇龙发布自愿公告称,决定主动终止与小米的系列专利诉讼。

酷派集团表示,愿意与行业内外的优秀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尊重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共同推进「技术自立自强」战略的落地生根,携手创造全面繁荣的行业前景。

而从专利申请数量上来看,小米与华为的此次专利战也并不占优势。根据小米集团发布的首部知识产权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9月底,小米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的专利超过2.9万项;2021年底雷军在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五年小米将投入1000 亿规模的研发经费。

反观华为,仅2021年的研发投入便达到142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2.4%,截至2021年12月31日,华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权专利4.5万余族(超11万件),是小米的近4倍。

客诉超2.4万条、2022年手机出货量下滑,小米手机何谈对标苹果

除了专利争端,小米手机业务的发展也令其头疼。自2019年以来,小米便一直在强调向高端化推进,雷军也多次高喊口号。但目前来讲,无论是市场表现还是市场份额方面,小米都还未在高端市场占据绝对话语权。

在小米宣布高端化两年后,小米旗舰手机便遭遇了严重的质量问题投诉。小米11于2020年12月底发布,首发仅过去数月,作为主要部件的主板就暴露出严重质量问题。而这一问题更是涉及到小米11 Ultra。

彼时正是小米手机冲击高端的路上的关键时刻,尚未在消费者心中完全建立起高端的形象。

截至目前,在黑猫投诉关于小米11的投诉多达2.4万余条,其中仅小米11 Ultra便多达1700余条。

针对如此大规模的质量问题投诉,雷军和小米却鲜有发声。

2021年以后,小米奋起直追。据多家第三方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小米首次领先于苹果位居第二。但这一领先并未保持多久,IDC数据显示,同年第三季度,苹果出货量重新位列第二,而小米在经历了前四个季度两位数的高增长后,在第三季度下跌了4.6%,同时还面临着前几个季度未有的供应缺货问题。

同年12月,雷军在微博高喊,小米高端手机正式开始对标苹果,向苹果学习。

进入2022年以来,iPhone 14系列手机火爆开卖,但小米手机出货量却同比去年出现大幅下滑。根据Canalys数据,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2022年同比下滑20%,其中第四季度同比下滑幅度高达27%。

再看小米手机业务的业绩状况,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25亿元,同比下滑11.09%;前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1305亿元,同比下滑17.61%。

在2022年底小米13系列发布会上,雷军总结道,小米高端化战略始于2020年,经历了三年探索期:2020年2月,小米10系列首次冲击高端市场;2021年,小米发布小米11系列,在工艺及设计美学上谋求突破;2022年,从小米12系列开始,小米正式将高端化明确为集团战略,提出全面对标苹果。雷军表示:“回首过去三年,高端化战略深刻影响着小米。”

可这数万条客诉与手机业务业绩下滑,何以让小米去对标市值2万亿美元的苹果?

业绩下滑、高层大换血,雷军如何圆“造车梦”

2022年的小米,不仅仅是手机业务遭受了重创,整体的业绩表现都不尽如人意。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出现营利双降的局面,营收2139.97亿元,同比下滑11.8%;经调整净利润70.57亿元,同比下滑59.8%。

再来看小米的股价表现,在2021年1月达到35.9港元/股后,其股价一路下滑,并于2022年1月再次跌破发行价17港元/股。经过几次回调后,小米集团目前的股价仍低于发行价。

而在2022年底,小米刚刚经历了高层大换血。小米集团总裁王翔退休,联合创始人洪锋和王川也退出业务一线。2019年加入小米集团的卢伟冰被委以重任,晋升为小米集团总裁,同时晋升王晓雁、屈恒为小米集团副总裁。

同时记者注意到,原小米集团副总裁、集团学习发展部总经理崔宝秋因个人原因离职。崔宝秋2012年6月加入小米,历任小米首席架构师、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任集团学习发展部总经理。

据了解,小米共有8位联合创始人,分别为雷军、林斌、黎万强、周光平、黄江吉、刘德、洪锋以及王川。黎万强、周光平、黄江吉均已离开小米,而目前奋斗在小米业务一线的只剩下了雷军。

而此时的雷军正忙于造车。天眼查App显示,自2021年开始,雷军接连退出多家小米关联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或董事长职务。对此,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曾在微博回应称,是正常的变更,雷军的精力主要放在了造车相关的事务上面,高管们已经可以分担相关的一些工作和职责。

在小米投资者日上,雷军也对此作出解释,称自己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了造车上,“有二分之一的时间投入在造车上,四分之一的时间投入在手机、IOT和高端化战略上,剩下还有四分之一在其他事情上。”

造车的困难不容小觑,此前,小米汽车业务一度被传出进展不及预期。而近日,小米汽车营销负责人周钘也已经离职。

谈及小米造车的进度,雷军在小米投资者日上介绍,去年小米汽车等新业务共计投入超30亿元,研发团队超2300人,在初创阶段投入达到别的汽车厂商3倍以上。也就是说,在近5个月的时间内,小米汽车研发团队扩张1800人。

据界面新闻报道,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北京市代表团全体会议上表示,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最近已经顺利完成冬季测试,预计明年上半年量产。

雷军曾在2022年8月表示,小米自动驾驶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近日雷军也提到小米造车的未来目标:争取15-20年内进入世界前五。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前有BYD比亚迪、Tesla特斯拉、LEXUS雷克萨斯、BMW宝马、TOYOTA丰田、Volvo沃尔沃、Cadillac凯迪拉克、蔚来NIO、Audi奥迪等一众车企探路,小米汽车能否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台车,还是一个未知数。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