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2023-03-06 10:28  浏览:151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消费”一词被提了23次,从中可以看到消费的重要性。“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专家表示,内需的动力要加强,关键是要加大对整个中小企业的支持,特别是一些服务型企业,如餐饮、健康、体育、电影、文艺等行业。在外需收缩的背景下,要着力挖掘内需潜力,促进消费加快恢复,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扩大内需

【报告摘录】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提振国内消费首先提振消费信心”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外需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面临下滑风险,想要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目标,就必须从扩大内需入手。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荆林波认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目前提振经济的重中之重,他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提振消费的发力点,一是提振消费信心;二是实现有收入的消费,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稳定就业;三是针对不同消费趋势,进行需求侧研究,改善供给侧,激发消费潜力,满足多群体的消费需求。

荆林波提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被放在了首位,促进国内消费也是目前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荆林波认为,提振国内消费首先要提振消费信心,“信心比金子更加贵重,如果消费者都不敢消费,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提振消费首先应该让大家敢消费,有消费意愿。”荆林波进一步补充说,让消费者敢于消费,需要保障消费收入来源,即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有收入支撑的消费才是持续的消费,这也意味着在某些区域、行业需给予减税等扶持。

提振消费还需照顾不同消费人群,荆林波说,中国是消费大国,很多消费潜能并未释放,目前国内是低质量低水平的消费,正走向高质量的消费,随着人口老龄化、阶层分化、Z世代的出现、新消费等问题的出现,针对新消费趋势,未来必须有的放矢,精准施策,要从需求侧研究,改善供给侧,整个大形势才能形成良性,从需求端提振信心。

大宗消费

【报告摘录】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支持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汽车保有量突破3亿辆、增长46.7%。

“大宗消费的关键是住房消费”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说,大宗消费主要指汽车和房产,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尤其是今年3月1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减免等接续政策,修订发布“双积分”管理办法,稳定市场预期。北京市也从3月1日起延续了乘用车置换新能源车补贴政策。

他认为,稳定大宗消费的关键在住房消费,“目前房地产市场还没有明显回升”。在徐洪才看来,房地产产业链很长,上下游涉及近60个相关产业,对实体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发展还是必要的,“未来15年,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

徐洪才说,房地产下一个“风口”主要是由城镇化带来的,近年来,中国农村城镇化进展显著。但仍有近3亿农民进城之后,成为所谓的“新市民”,并未落地生根。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徐洪才说,随着双循环战略的推进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还有很大空间,这其中的关键是如何保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徐洪才认为,服务消费是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力量。伴随居民收入增长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我国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居民消费服务化趋势加快发展,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一方面,近年来通信服务、大众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正在成为消费新热点;另一方面,经过三年疫情以后,不少服务消费具有恢复发展的内在动力,特别是文旅、体育、互联网医疗等相关行业。

新京报记者 陈琳 于桂桂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