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三周年: 锚定创新驱动航向 “注”造创新成长高地
2023-08-24 10:42  浏览:451

本报记者 邢萌 田鹏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扬帆起航,首批18家企业鸣锣上市,标志着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驶入“深水区”。

三年来,创业板百里风趠,发行上市条件大幅优化,审核效率显著提升,主要制度经受住了市场检验;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特色鲜明,板块覆盖面更广、包容性更强,规模稳步扩大,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一极;创业板通过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资本工具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持续提升市场各方获得感。

三年来,创新资本不断汇聚,优质企业在此成长,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新兴产业集群融合发展。创业板注册制公司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历经三载韶华,如今创业板已成为高成长优质企业聚集地、高水平创新动能策源地、高质量民营企业主阵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能力持续提升,更好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推动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承上启下

注册制改革成效显著

“推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是资本市场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它吸收科创板注册制改革的良好实践,为下一步中小板和主板注册制改革奠定基础。”三年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深交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上的致辞掷地有声。

三年来,创业板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一本质,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大幅优化发行上市条件,大力推进开门办审核,实施“三阳光两促进”专项行动,推动发行上市全过程规范、透明、可预期,切实把好信息披露质量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平稳推进注册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其中,自今年3月份以来持续开展的“三阳光两促进”专项行动,围绕促进审核质量效能提升、促进廉洁文化提升目标,从阳光审核、阳光监管、阳光服务三方面,推出20余项具体举措,切实惠及了诸多(拟)上市公司,成为注册制改革又一有益实践。

一家从事互联网相关服务业的创业板在审企业正是“阳光审核”的受益者之一。该企业负责人表示,由于其所处的细分行业比较“小众”,当前没有直接对标的上市公司,担心交易所无法认同其业务模式。现场沟通过程中,企业负责人与审核小组就创业板定位、业务模式等事项深入交流,一问一答之中明显感受到审核小组是“有备而来”,每个提问都很专业,给公司业务发展带来启发。

湖南裕能是注册制下登陆创业板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在IPO阶段充分利用发行上市审核咨询沟通机制,解决了多项审核重点关注问题,实现高效过会;在上市后的日常监管工作沟通过程中,公司利用丰富的培训交流和案例学习机制,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规避潜在隐患。

此外,创业板依靠设置多元包容的发行上市条件,使得板块吸引力日益增强,“三创四新”定位愈加鲜明。尤其是今年,创业板第三套上市财务标准——“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正式启用,向未盈利企业敞开大门。至此,符合条件的优质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均可在创业板上市。

据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8月23日,创业板注册制下新申报企业中有469家企业以“第二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申报。其中,21家已注册生效,20家企业已经上市。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上市引导也更加倾向于核心创新技术和创新服务模式,从而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支持的2家投资企业登陆创业板,覆盖了医疗健康和科技两大领域。这两家企业共同的特点就是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且在各自领域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

成长特色鲜明

资本工具赋能公司发展壮大

三年来,创业板在制度规则上不断实践创新,板块覆盖面更广、包容性更强,规模稳步扩大,创新成长特色更鲜明的同时,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资本工具赋能上市公司持续发展效用愈加显现。

“创新”一直是创业板的鲜明属性,注册制改革让“创新”特色更加彰显。改革后的创业板把支持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创新强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据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23日,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近九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五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从市值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合计市值占比近50%,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公司市值占比超30%。此外,注册制下市值排名前20名的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17家,占比85%。

智飞生物董事长蒋仁生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生物医药行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点,企业要想真正做强,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但一款疫苗从研发到商业化,动辄需要几亿元甚至更多的投入,企业发展早期完全依靠自身搭建核心研发团队与研产基地又谈何容易?”

“而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强化研发、加快攻关、布局未来是一条最有效可行的发展路径。”蒋仁生称,得益于创业板提供的丰富多元的融资工具和渠道,公司在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而持续的资本投入则不断强化公司自主研发实力,为科技创新提供发展助力,促进更多研发技术成果走向产业化、商业化。

事实上,高成长、高创新企业有其自身特点,在登陆资本市场后要持续成长壮大,离不开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市场支持机制。创业板在再融资、并购重组同步实施注册制,打造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制度,通过资本工具积极赋能上市公司,为企业上市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回看过往数据,自创业板实施注册制以来,截至2023年8月23日,53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注册生效;23单创业板重组项目注册生效,交易金额合计383.69亿元,超70%项目标的资产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800余家公司推出超1500单股权激励计划,涉及股份数量1410336.71万股。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在用好三大资本工具方面可谓“得心应手”。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一方面,上市以来,公司先后于2020年、2021年定增募资197亿元、450亿元,推动了公司技术研发、产能扩张、业绩增长;同时通过引入优质国有资本、产业投资者、公募基金、保险等主流投资者,进一步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利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这一新型股权激励手段,自2020年以来已连续4年推出相关计划,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提升核心团队凝聚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各方获得感提升

投资产品谱系日益丰富

三年来,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和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成为资金增配的共识方向。与此同时,创业板投资产品谱系的持续丰富,为机构及个人投资者提供了“一篮子”投资创业板优质股票组合的便捷工具。

目前,创业板基于市场优势特色,已初步建立种类完备、架构清晰的创业板指数体系,相关指数已开发基金产品,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投资与分析工具。据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23日,创业板共发布指数33条,覆盖宽基指数、主题指数、策略指数、ESG指数等多种类型,初步形成全方位布局。

作为宽基指数代表的创业板50指数,为了更好反映市场走势,突出科技创新特色,在编制过程中剔除了与创业板科技成长属性相关度较低的板块。

华安基金是创业板50指数的编制方之一,公司总经理助理、华安创业板50ETF基金经理许之彦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创业板50指数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美股纳斯达克指数的选股方式,剔除了与创业板科技成长属性相关度较低的农林牧渔板块,这使得该指数的科技创新特色更为突出,旨在描绘创业板中市值规模大、流动性好的50只新兴科技股的市场走势。

从相关指数产品规模来看,截至2023年8月23日,创业板系列指数已开发基金产品67只。其中,包括61只境内产品和6只境外产品,跟踪资金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200亿元,配置价值凸显。

此外,2022年9月19日,创业板首只衍生品和首个面向创新成长类股票的风险管理工具——创业板ETF期权顺利推出,进一步满足了广大创业板投资者的风险管理需求。据悉,创业板ETF期权上市以来,运行平稳有序,规模稳步增长,成为深市最活跃的ETF期权品种,成交量位居全球同类品种第7位。

“整体而言,‘创’系列指数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富国基金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创业板ETF增强基金经理王保合表示,创业板流动性充沛,投资者交投活跃,新指数产品的纳入并不会对原有指数产品的份额与流动性产生显著冲击,相反,指数产品的进一步完善可以有效提升投资者对板块的关注程度,形成新指数产品与存量指数产品共同成长的有利局面。

随着创业板投资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叠加交易结构持续优化,大大增强了投资者的获得感,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长线资金向创业板汇集。从目前投资者结构来看,机构交易和持股的占比明显增加的同时,境外投资者的投资规模和比例也呈现出显著增长势头。

据深交所数据显示,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以来,截至2023年8月23日,相较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前,机构交易占比由16.52%上升至34.59%;私募交易占比上升10.34个百分点至16.13%;外资上升6.11个百分点至8.02%;公募基金上升0.57个百分点至4.52%;保险、年金、社保等长线资金上升0.58个百分点至1.52%。

铸造三大高地

力助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年来,创业板发挥高成长优质企业聚集地、高水平创新动能策源地、高质量民营企业主阵地作用,服务国家战略能力提升的同时,充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开辟发展新航道、聚集发展新势能,有效助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高成长优质企业聚集地,创业板积极培育支持创新、包容高效的市场体系,进一步激发上市公司活力,打造高速成长的示范性样本,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创业板集群化发展,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据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创业板分别有先进制造上市公司、数字经济上市公司和绿色低碳上市公司380余家、300余家和170余家,分别占创业板公司总数的29%、25%和13%。

作为高水平创新动能策源地,创业板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汇聚,重点领域行业龙头企业主动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需要,引领产业持续创新,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夯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基,促进科技、产业、资本良性循环。

“依托于创业板的创新定位和资源配置能力,公司上市以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和新产品开发。”华大九天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强大的技术实力,公司不断满足原有客户需求,并积极拓展新客户。2018年-2022年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到60%。

作为高质量民营企业主阵地,创业板积极发挥功能作用,持续优化监管服务水平,推动民营企业实现量增质升,有效激发民企发展活力、助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据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23日,创业板民营企业突破1000家,占比超80%,创业板民营上市公司总市值超9万亿元,占比近80%。其中,创业板民营上市公司有156家市值超100亿元,占民营企业总数的12.2%。

“公司从防静电超净技术产品龙头发家,到敲开医疗器械行业‘大门’,再大步迈入新能源锂电材料产业,每一步紧跟市场动向的战略调整都离不开创业板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天华新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通过IPO、并购重组、再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得以募集资金用于投建项目、投入研发及生产经营,加速了公司锂电行业项目建设。另外,创业板平台自带的信息、专家等资源也能为企业提供多方位的战略引领。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