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过度关注北向资金动向作决策易误判形势 资本市场发展趋势长期向好
2023-09-11 11:48  浏览:693

本报记者 邢萌

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短期波动引起市场广泛关注,部分投资者根据北向资金的流入、流出情况来判断市场动向,进行投资决策。对此,市场人士表示,过度依赖北向资金净买卖数据来指导交易,容易让投资者对市场形势形成误读、误判。

上周,北向资金净卖出47.56亿元,流出速度趋缓。其中,沪股通净卖出46.31亿元,深股通净卖出1.25亿元。不过,从最近3个月来看,北向资金累计净卖出接近380亿元。

“过度依据北向资金净买卖数据形成投资决策,容易形成误判。”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官陈果表示,从规模和结构来看,北向资金在A股市场的交易和持股占比都较低,不能代表外资的全部情况,更无法全面准确反映A股市场的整体态势。

北向资金交易规模占比较低

并不能完全代表外资

经过多年改革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总体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活力和韧性不断增强,场内交易资金来源多样化。

从规模来看,近年来,北向资金的交易规模和占比不断提升,但在A股的比重相对较低。

据东吴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刚介绍,今年以来截至9月8日,A股市值80.91万亿元,成交金额152.62万亿元,而北向资金的交易和持股占比分别为11%和3%左右,难言北向资金能够对A股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从结构来看,北向资金不能代表外资的全部情况,更无法全面准确反映A股市场的整体态势。

易方达基金权益投资管理部总经理付浩分析称,一方面,A股上市公司均为境内企业,投资者也以境内投资者为主,A股市场的运行态势主要取决于我国的经济形势和境内投资者情绪,另一方面,境外投资者除通过沪深港通投资A股外,还通过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A股,由于两种机制的业务模式、标的范围和资金监管等均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互补关系和替代效应。

换而言之,完全可能存在的情形是,沪深股通显示A股北向资金净流出的同时,QFII、RQFII在净买入A股。

银华基金基金经理李晓星提醒道,投资者需要关注的一点是,现在北向资金里有大量的对冲基金存在,持股周期很短,买入和卖出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些消息面的边际变化。投资者看到这些交易行为后,再去相关的新闻里面找原因,往往会被牵着鼻子走,成为“韭菜”。

陈果进一步补充道,更为重要的是,A股上市公司均为境内企业,投资者也以境内投资者为主,更切身理解中国经济和企业的是内资,真正影响市场趋势的也在于内资,北向资金净流入、流出数据因其直观易获取,可适度关注,但必须看到其在A股市场中是一个非常靠后的影响因素。

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

A股国际吸引力有望提升

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仍保持领先。资本市场的功能定位明确,发展趋势长期向好,不会受短期北向资金变化所影响和改变。

陈刚表示,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主战场。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立足点主要在国内。资本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也有更多的诉求,一是进一步发挥枢纽作用,优化配置市场资源,助力形成反映高质量发展的优质上市公司群体,尤其是针对“卡脖子”环节的技术领域,更好发挥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二是给居民带来财富效应,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赚钱效应,增加投资者的获得感。

陈果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依然将保持领先,更关键的是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化,资本市场也必然将进一步发挥枢纽作用,优化配置市场资源,助力形成反映高质量发展的优质上市公司群体。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下,房地产作为居民主要投资工具的时代已经过去,相信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居民资产配置上行周期是必然,而这个中期趋势是短期北向资金波动无法扭转的。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会越来越快,开放的大门也会越开越大。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A股市场逐渐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市场之一,国际游资和机构资金也会加大对中国市场的配置规模,市场资金来源、投资策略也将更加多元化。

陈刚表示,面对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投资者特别是专业机构在投资中面临的各类信息、影响因素会越来越多,要把握好A股市场以境内企业、境内投资者、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基本特征,培养专业判断和研究能力,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要弘扬稳健执中、求真务实的理念。

陈果也认为,要把握好中国经济以内需为核心、A股市场是境内企业的市场,也是境内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之基本特征,做深度研究和专业判断,相信中国资本市场的明天会更加健康和充满活力。

(编辑 上官梦露)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