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收评:创业板指跌1.87% 煤炭、核电板块逆势大涨
2024-01-03 09:04  浏览:734

1月2日消息,A股2024年首个交易日,三大股指震荡调整,创业板指领跌,黄白二线严重分化。板块方面,核电板块爆发,常辅股份、杭州高新、南方路机、海陆重工(维权)等十余股涨停。核污染防治概念股异动拉升,捷强装备、中晟高科、航天晨光涨停。煤炭板块持续走高,安源煤业、云煤能源涨停。航运概念股再度活跃,宁波远洋、兴通股份涨停。混合现实概念股异动,亚世光电9连板,力鼎光电4连板;下跌方面,半导体芯片股陷入调整,佰维存储20cm跌停。总体来看,个股涨多跌少,超2800股处于上涨状态,今日成交额7878亿元。

截止收盘,沪指报2962.28点,跌0.43%,成交额为3460亿元;深成指报9401.35点,跌1.29%,成交额为4418亿元;创指报1855.92点,跌1.87%,成交额为1793亿元。

盘面上,煤炭、航运概念、核电板块涨幅居前,存储芯片、BC电池、半导体板块跌幅居前。

热点板块:

1、核电

南方路机、尚纬股份、合锻智能、利柏特、宝色股份等走强。

消息面上,12月29日,由25家央企、科研院所、高校等组成的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正式宣布成立。会议表示,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实施未来产业启航行动,明确可控核聚变领域为未来能源的唯一方向。此外,12月29日,经国常会审议,决定核准金七门核电项目1、2号机组与太平岭核电二期工程3、4号机组。

2、煤炭

云煤能源、平煤股份、山西焦煤、晋控煤业等多股活跃。

消息面上,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在高现金流背景下不断提高分红比例,因此受到了资金的青睐。目前中证煤炭指数近12个月股息率仍然高达8.03%,相较其他红利类指数,其股息率有明显优势。

行业基本面看,在多轮冷空气影响下,近期下游电厂日耗持续高位运行,截至12月26日,我国沿海八省日耗七日动态平均为230.3万吨,比去年同期水平增加30万吨。供给端,产地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多省继续整治煤矿安全事故,整体供需格局依然偏紧。

近期山西、河南等炼焦煤主产区大矿一季度长协价格均有所上涨,主焦煤均上涨200元/吨,配焦煤涨幅100-200元/吨不等。

消息面:

1、【泰国总理:中泰两国3月起永久互免对方公民签证】今天,泰国总理赛塔·他威信表示,中泰两国将从3月起永久互免对方公民签证。(央视)

2、【光刻机巨头ASML:此次出口许可(金麒麟分析师)证撤销对中国个别客户产生影响】近日,荷兰政府部分撤销了此前颁发的ASML相关DUV浸润式光刻机的出口许可证事宜引起外界关注。1月2日上午,记者从ASML获得的官方声明显示,荷兰政府部分撤销的是此前颁发的NXT:2050i和NXT:2100i光刻机在2023年发货的出口许可证。ASML表示,这将对公司在中国的个别客户产生影响。同时,该公司预计此次出口许可证撤销及最新的美国出口管制限制不会对2023年的财务情况产生重大影响。

3、【国家邮政局:1-11月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463.1亿件同比增长15.8%】国家邮政局公布2023年1-11月邮政行业运行情况。1-11月,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463.1亿件,同比增长15.8%。其中,快递业务量(不包含邮政集团包裹业务)累计完成1188.2亿件,同比增长18.6%。1-11月,同城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22.4亿件,同比增长4.8%;异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038.3亿件,同比增长19.7%;国际/港澳台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27.5亿件,同比增长54.1%。

机构观点:

十大机构看后市:1月市场将迎来重要拐点优先布局以科创板为代表的超跌成长

中信证券指出,预计1月经济政策将继续集中加码,各类资金行为的跨年效应将更加明显,投资者信心开始转向积极,市场将在1月迎来重要拐点。配置上,预计产品出海、科技自主、新消费、红利低波将成为主要方向,1月建议优先布局以科创板为代表的超跌成长。建议积极布局前期跌幅较大的科技和医药板块,其中科技板块包括AI产业(国产算力,AI芯片设计、应用等),智能驾驶(华为链、国产整车等),终端消费转暖(消费电子、安卓链复苏、数据要素、运营商),机器人和卫星互联网等;医药板块重点关注创新药出海品种(药品、器械等)。此外,新能源板块可以积极关注,港股中的消费、互联网等白马品种也可以提前布局、逐步参与。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2024年A股有望呈现小牛市,主要源自两大因素改善,一是全球宏观流动性明显改善,二是国内稳增长力度或将超预期。这将推动2024年A股盈利正增长,估值修复。其中,估值修复可能更为关键。主题投资方面,泛AI主题投资后续仍有望继续演绎,进入去伪存真阶段;同时,数字经济新时代推动生产要素扩容。新型工业化加速落地,人形机器人等自动化高新设备为先导。建议重点关注AI、出海、进口替代、汽车智能化、机器人等领域。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