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深市相关公司相继发声
2024-03-11 09:58  浏览:274

本报记者 田鹏

见习记者 毛艺融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在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生力军。目前,深圳证券交易所(下称“深市”)已聚集起一批来自通信设备、芯片制造、算法软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领域的公司。这些公司一方面不断夯实主业优势,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不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加大前瞻性技术的投入与应用,推动数字技术服务实体经济。

那么,上市公司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前行,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又是如何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对此,《证券日报》采访了多位上市公司相关负责人。

夯实主业优势 推动数智化转型升级

半导体零部件生产商、芯片制造商、大数据服务商、AI大模型公司等都是数字经济领域的重要企业。为了深耕数字经济,相关上市公司夯实主业优势,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在集成电路装备领域,北方华创多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其中,刻蚀设备、薄膜沉积设备、清洗设备和炉管设备等核心工艺装备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工艺覆盖度及市场占有率也实现显著增长。

在射频集成电路领域,卓胜微已成功搭建一条国际先进的6英寸滤波器智能化生产线,并已实现稳定有序规模量产。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不断深度融合,立讯精密已经成为精密制造行业的佼佼者。公司大力推动智能化、数字化对产品研发、设计、量产、测试等多个关键环节的持续赋能,助力公司实现数智化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另外,扬杰科技目前已成为国内少数集单晶硅片制造、芯片设计制造、器件设计封装测试、终端销售与服务等纵向产业链为一体的规模企业,公司产品已在多个新兴细分市场具有领先的市场地位及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得益于持续夯实主业的优势,相关上市公司展现出强劲的业绩增长势头。“近十年来,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约60%,2022年实现营收超2100亿元,预计2023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将实现17.5%以上的增长。”立讯精密相关负责人表示。

北方华创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聚焦主营业务,紧密围绕市场需求,深化技术研发,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回报股东和社会的期望。”

立足技术创新 扩大行业竞争优势

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上市公司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在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看来,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研发,特别是在芯片制造、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相关公司需继续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功能,提高技术竞争力。

从深市数字经济领域公司来看,其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来自公司重视技术创新、加大研发力度的基因。

作为人工智能视觉领域龙头企业,海康威视将技术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实力。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康威视拥有视频感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并发布了“观澜”大模型,提升了AI在各个产业落地应用能力。截至2023年6月,AI开放平台的企业用户数已经快速增加至20000余家。

在半导体基础产品领域,北方华创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申请专利7900余件,累计获得授权专利4600余件,专利数量稳居国内集成电路装备企业首位。

进一步来看,研发投入、专利数量、研发队伍规模等指标,可以直观感受到上市公司对研发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坚持与追求。例如,2020年至2022年,立讯精密累计投入208.34亿元用于创新研发,其中三分之二主要用于对制程的升级迭代,约三分之一用于对先进工艺、先进材料的前瞻性投入。

再比如,科大讯飞在2023年5月6日发布星火大模型后,讯飞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的开发者团队数量增加169万,人工智能的星星之火正形成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的燎原之势。

另外,TCL高度重视前瞻性技术投入及应用,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近三年累计投入超280亿元。目前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7万件,授权发明专利超2.7万件,在全球建有29个研发中心,并牵头成立了两个国家级行业创新中心。

展望未来,北方华创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密切关注行业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努力扩大集成电路领域的市场份额,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编辑 郭之宸 上官梦露)

发表评论
0评